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經濟日報從今日起推出“健康中國”專欄,深入報道深化醫改領域密集發力,衛生科技發展帶來的健康紅利,以及筑起健康守護長城的公共衛生力量等方面的重要改革舉措和生動事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健康中國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首先是要讓醫改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需要醫改不斷攻堅克難,實現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既定目標。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國家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積極探索醫改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群眾就醫獲得感逐步增強?!敖】抵袊钡睦砟?,正浸潤到億萬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成為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保障網逐步密實
“與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如今出生的中國人預期可以多活30多年,而中國只用富裕國家一半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成績?!?016年7月,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衛計委、人社部“三方五家”發布的醫改研究報告如此描述。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6.34歲,比5年前提高了近1.5歲,而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8.1‰、10.7‰和20.1/10萬。數據表明,中國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已達到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在我們這個尚不富裕的國家,如何能夠做到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高的健康績效、創造巨大的“健康紅利”?
——靠加大投入。2015年,我國政府財政衛生支出為10833億元,是5年前的2倍有余。而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比例卻從2010年的35.29%下降到30%以下,是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靠強化防控。2015年,當埃博拉出血熱造成全球恐慌的時候,中國卻雙線出擊,同時打贏了國內防控和援非抗疫兩場戰役,實現了傳染病從國內防控向全球合作的歷史性跨越。
——靠保證基本。今天,全國各地已基本實現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縣縣有達標縣醫院,80%的百姓能在15分鐘內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全體城鄉居民免費享受的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覆蓋了生命全過程。
健康中國理念正成為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抓手?!敖柚诮】抵袊臇|風,醫改面臨的很多體制機制難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睂<抑赋?,分級診療、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等任何一項制度都不是孤立的,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聯動。健康中國的理念將健康優先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著力整體、協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政府承擔起維護和促進廣大人民健康的重要責任,對于醫改面臨的重大問題和結構性矛盾提供了統籌的解決方案。新醫改推進以來,覆蓋13億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網逐步密實,“健康中國”的大格局新構想逐步豐富。
精準發力重點領域改革
“以前生病了需要去市中心看病,特別麻煩,現在我們家的健康管理師張美芬經常上門服務?!?7歲的廈門鼓浪嶼居民丁老伯告訴記者。張美芬是鼓浪嶼社區衛生中心的健康管理師,服務島上100多位居民,對每一位服務居民的健康狀況包括家庭狀況都了如指掌?,F在丁老伯一家身體不適就找健康管理師,再也不用為出門看病發愁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和丁老伯一樣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健康保健、慢病預防、常見病診治等家庭醫生服務。這一便利,得益于我國在新一輪醫改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是醫改必須啃下的5塊“硬骨頭”。目前,各項醫改任務正在不斷推進,降藥價、抓服務等措施讓百姓得實惠。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6年,我國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在簽約服務的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
破除公立醫院以藥養醫機制。福建省三明市斬斷利益鏈條,切實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利用擠掉藥品虛高價格騰出的空間,開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實現“騰籠換鳥”。與藥品降價同步,多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構建合理比價關系,體現技術含量,突出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實行全員年薪制,讓醫院、醫生與醫改的目標一致,通過改善服務、提高水平、控制費用,變灰色收入為陽光報酬。
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有效銜接。青海省從2012年12月起全面實施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大病制度無病種限制,人均籌資標準50元。大病患者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報銷支付后,個人自付部分達到起付線5000元的納入大病醫療保險,按80%再次報銷,民政救助對象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
頂層設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了引導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深圳市羅湖區將羅湖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康復醫院、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以及35家社區衛生健康服務中心“打包”,組建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將過去社康中心劃歸為集團統管。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介紹,羅湖區財政給予醫院集團大力扶持,2016年區財政預算衛生經費投入7.42億元,比2015年增加1.49億元,對社康中心的預算投入達2.02億元,社康中心人員待遇平均增長74%。“不斷增加的投入體現了羅湖醫改從‘保疾病’轉向‘保健康’的思路,希望通過強基層,推動醫院從以治療為主轉為防治結合?!睂O喜琢說
“當前醫療資源配置與老百姓多層次的醫療需求不匹配,因此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新的行政管理手段代替老的行政管理套路,轉變政府職能。”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秘書處(醫改辦)處長李創說,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代替行政化的計劃經濟手段,構建符合當地實際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通過建立科學的、杠桿式的補償機制撬動資源引導服務方式變革,是深圳深化醫改確定的方向。下一步,深圳還將調動所有市場要素的積極性,推動社會力量辦醫,打造多元化辦醫體系,彌補衛生供給的不足。
結合醫療衛生領域的供需不平衡問題,許多地區像深圳一樣在行動,開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對癥之藥。重慶市鼓勵各級公立醫院采取多種方式建立醫療聯合體,如大型醫院與分院之間的“緊密型醫聯體”、大型醫院與區縣醫院組建托管式醫療集團、區縣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組建縣鄉一體化醫療聯合體等。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推行經費包干,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門診包干預付制模式,縣級醫療機構實行住院費用總額包干預付制,將大病納入門診報銷范疇,調整加大鄉村兩級門診報銷比例,提高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住院報銷比例……
湖北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張晉說:“‘十三五’時期,‘健康中國’的目標十分明確: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未來,“健康中國”還需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持續推進,作為“健康中國”基礎的醫改還應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推動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有機銜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務貫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