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修訂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基本藥物制度、計劃生育轉移支付、重大傳染病防控5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提取關鍵詞我們不難發現,其中5項修訂內容有4項或與咱們垂直相關。
一、新增公衛19項,補助主要用在這些方面
根據修訂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提到中央財政分配轉移支付資金時主要考慮各地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常住人口數量、國家基礎標準、中央與地方分擔比例等因素。
應撥付資金=常住人口數量×國家基礎標準×中央與地方分擔比例+績效因素分配資金,其中績效因素將根據項目總體執行情況確定相應權重,原則上不得低于5%。
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資金按照相應的服務規范組織實施,主要用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也可用于其他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以及用于疾控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指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支出。
承擔單位獲得的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轉移支付資金,在核定服務任務和補助標準、績效評價補助的基礎上,可統籌用于經常性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不得用于開展基本建設工程、購置大型設備等。
新劃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項目由各省份結合地方實際自主安排,資金不限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主要用于需方補助、工作經費和能力建設等支出。
二、基藥補助資金實行兩套分配模式
對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進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付轉移支付資金。對非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按照自愿原則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在基藥補助資金的分配上,不同基層醫療機構實行不同的分配模式: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
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核定轉移支付資金。
2、村衛生室
按鄉村醫生服務人口數量和人均標準核定轉移支付資金,某省(區、市)應撥付資金=服務人口數量×人均標準×中央與地方分擔比例+績效因素分配資金。
分配資金時結合實際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
三、醫保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5方面改革
修訂后的《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以及其他醫改相關工作。
這部分資金分配主要考慮補助對象數量、補助標準等因素。
某?。▍^、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應撥付資金=補助對象數量×補助標準×人口系數×貧困系數(根據常住人口數量分檔確定貧困傾斜系數);
某省(區、市)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和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應撥付資金=補助對象數量×補助標準。
該管理辦法提出要統籌考慮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切實保障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
四、重大傳染病防控補助
修訂后的《重大傳染病防控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所稱補助資金是指用于支持各地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控的補助資金,實施期限至2023年,屆時根據工作需要評估確定是否繼續實施或延續期限。
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藥品治療等需方補助和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隨訪管理,加強實驗室建設和設備配置能力建設,以及開展相關工作所需經費等支出。
從這次資金補助辦法的內容調整上,我們可以看出每項補助資金都有屬于自己科學合理的套用公式,相比之前舊的資金管理辦法來說,更加注重實際情況的考量和資金的合理利用率,確保每筆補助都花對地方、給對人!